基层传真
【党史每周学】施婷芝: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国家
时间:2021-03-17 来源: 作者: 点击数:
  • 字体:[ ]

  •      

          一袭长袍,两撇黑须,目光深邃,态度从容——临刑前,他慷慨激昂:“不能因为反动派今天绞死了我,就绞死了伟大的共产主义,共产主义在中国必然得到光辉的胜利。”

          这是革命先驱李大钊,定格在人民心中最后的形象。

          漫漫长夜中,他高擎火炬,在旧中国最早播下了马克思主义的火种。他将短暂的一生,全部倾注到建立“青春中国”的革命伟业中,并为之付出了宝贵的生命。

          在北京香山万安公墓李大钊烈士陵园中,淡青色花岗石纪念碑上这样镌刻着:“李大钊同志是中国最早的马克思主义者,是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。他在为我国开创和发展共产主义运动的大无畏的献身精神,永远是一切革命者的光辉典范。”

          1889年10月29日,李大钊生于河北乐亭县。1907年考入天津北洋法政专门学校,1913年毕业后东渡日本留学,开始接触社会主义思想和马克思主义学说。1916年李大钊回国后,到北京大学任图书馆主任兼经济学教授,积极投身于正在兴起的新文化运动。

          彼时的中国,正走到了一个十字路口。仁人志士都在思索,中华民族的路在哪里?中国人民的明天在哪里?

       “人生的最高理想,在于求达真理。”1917年俄国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,使苦苦探求中国未来道路的李大钊备受鼓舞和启发。

         位于乐亭县大黑坨村的李大钊故居中,有一把淡黄色的陈旧藤椅。这把藤椅是李大钊牺牲后,他的夫人赵纫兰从北京运回故乡的。

         在这把藤椅上,李大钊写出了《法俄革命之比较观》、《庶民的胜利》、《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》等著名文章和演说,阐述十月革命的意义,讴歌十月革命的胜利,表达着他在国家危亡之际的求索与呐喊。五四运动爆发后,他又在这把藤椅上,写出了《我的马克思主义观》,成为我国第一篇系统介绍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文章。

       “国人无爱国心者,其国恒亡。”在李大钊故居管理处主任吴瑞彬看来,李大钊的这句话,可以作为他一生的注脚,“李大钊短暂的一生,是追求真理的一生。他有一颗强烈的爱国之心,他要为这个国家找出一条强国救亡之路”。

         在宣传十月革命的过程中,李大钊迅速从一个爱国的民主主义者转变为一个马克思主义者。从此,他开始了“以青春之我,创建青春之家庭,青春之国家,青春之民族”的人生实践。

        1920年3月,李大钊在北京大学发起组织了马克思学说研究会。同年秋,他又领导建立了北京社会主义青年团,并积极推动建立全国范围的共产党组织。1921年7月,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召开,宣告中国共产党成立,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为之一新。李大钊成为中国共产党的主要创始人之一。

        一直到被北洋军阀秘密逮捕直至行刑,李大钊的内心都有一种强大的动力,使他不惧死亡,安然若素。在监狱时,李大钊曾和家人见过最后一面,他的女儿李星华在回忆文章中写道:“他脸上的表情非常安定、非常沉着。他的心被一种伟大的力量占据着。”

        这种“伟大的力量”,就是李大钊对革命事业的信心,对共产主义的坚定信仰。1927年4月28日临刑前,他对其他19位革命者说:“共产主义在中国必将得到光辉的胜利”“试看将来的环球,必是赤旗的世界!”

         李大钊几乎没有留下什么财产。他生前每月收入240银元,大多用于党组织的活动经费和资助青年学生。为了不让李家断炊,时任北大校长的蔡元培嘱咐会计科每月从李大钊的工资中拿出50块大洋,直接交给他的夫人。在他去世后,家里的财产仅有1块大洋。

          但他又留给后人取之不竭的精神财富。




    来源:人民日报 


    浙公网安备 33110202000675

    浙ICP备20023215号-1 版权所有:浙江省丽水市人民检察院
    技术支持: 百图软件 最佳浏览效果:浏览像素1280*768px以上 建议IE8.0以上